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33文学 www.33wx.net,民国崛起之东北虎啸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民国5年初的奉天, 地面铺了厚厚的一层白雪,雪上盖了一层寒霜, 雪面硬梆梆的, 鞋子踩在上面,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

    沿途不时可以看到大年后, 各地燃放烟花时留下的碎纸屑。

    路上行人不断,一个个穿着厚厚的棉袄,戴着毛毛的狗皮帽。也有一些穿的是厚厚的呢子衣, 呢子衣的领子高高竖起,将沁人的寒冷挡在外面。

    一辆奔行的马车在路上并不怎么起眼,显得十分普通。

    “大叔, 怎么奉天人穿的衣服有些样子那么好看啊。” 王振先两只手相互插在对方的袖筒里面。 车里女人小孩睡着了, 王振先出来透口气, 在车夫旁边坐下,声音里带着一丝闽南腔。

    前面是一道下坡, 老大爷黄大富胡子花白, 勒住绳子让马减速,又问了王振先几遍,才听懂话里的意思,“ 嘿, 那是洮南那边过来的料子, 这几年这样的衣服越来越多了, 听说是用羊毛织出来的吧, 穿在外{ 面不透风,料子硬,样子好, 暖和得很,就是难洗了一些, 我儿子有两件这样的。”

    “这里到奉天城还有多久啊?”王振先是从南边来的,怕冷一些,身上的衣服裹得厚厚的。

    “ 奉天城啊, 这大雪的天的,太难走了, 我看你还是去火车站坐火车吧, 快一些,也不贵。” 黄大富自己家里养了马, 马车是从村子里借过来的, 到了冬天的时候, 拉载一下客人。赚些小钱补贴家用,家里并不缺钱, 黄大富也不想跑到奉天城那么远的地方, 这天气太冷了,来回遭罪。

    两人一人一句扯着, 虽然听对方的话都听不大懂。只是闲着也是闲着,一句话说几遍也就懂了。 原来王振先是厦门的, 娘家有个舅舅早年去了南洋, 去年又来了奉天城做生意, 南洋那边的摊子也没丢掉,抽不出人手, 王振先在家里的地还不够养家糊口的, 狠下心,变卖了些家产。便带着妻儿直接来了奉天。可能是水土不服,在火车上时,婆娘和儿子都不舒服,还发了高烧。 王振先心里急得跟什么似的,挨不到奉天城, 便中徒下了火车, 好在鞍山这边看医生比厦门方便多了,用药也不贵。 要不然那里那点积蓄还真不够看病用的。 县城里的旅馆住不起。王振先便带着妻儿到乡下,找农户人家说好话。 休息了几天。 正巧赶上黄大富要去县城里去接儿子, 就顺带着把王振先拉到县城去。

    “走吧,前面那户是我侄儿家, 咱们下去吃点东西暖乎一下肚子, 我那侄儿的厨艺可是没得说。” 黄大富五十多的年纪,说话做事却十分豪爽。将马车停下,拍了王振先的肩膀一下道。

    “这, 黄大叔,这多不好意思。”王振先有些不好意思地道。

    “没什么,这侄子开的面馆还是我借钱给他的。吃他点东西算得了什么。” 黄大富下了车对着屋里面吆喝道,“ 小庄,给你幺叔下三碗面,加点肉汤, 这里有两个病号要补一下。”

    “发嘞, 幺叔,去接二哥他们啊。”屋子里一个看上去敦厚老实的年轻人,看到黄大富笑道。

    “是呢,你二哥光顾着读书,也不打熬身体, 体质差,又好面子, 去年一路骑马回去, 差点没给冻坏了, 你婶娘埋怨了我好一阵子。”

    “二叔,这几位是?”

    “ 刚认识的, 别问了, 去下你的面去。”

    “好,等下就好。”

    “黄大叔, 这, 这可真是太感谢了, 日后在奉天城安定下来,必然回来好生感谢大叔一番。” 王振先心生感激,跟他的妻子连连向黄大富道谢。

    “不用了, 这人出门在外啊, 总会遇到些困难, 也就几年前,我家里也穷得紧, 那个时候肚子都填不饱, 我就进山想去打点吃的, 结果被兽夹子给夹了一下, 伤倒没多重。 但又冷又饿的, 累倒在路边上,身上都落了一层雪, 要不是小胡医生把我弄回去,又是打针,又是喂药。 我这回只怕尸骨都烂没了。 伤好了,正好又赶上鞍山这边修路, 经小胡医生介绍,我在里面做个劳力,后来升做了小监工,生活越来越顺了。 打那时起, 我就觉得这人啊, 看到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 有能力就得帮一把。 还别说,事情也有些凑巧 , 小胡医生,也是你们南方的。” 黄大富十分健谈,说起那段往事时还历历在目。

    在最困难的时候, 受到这些不求回报的帮助,让王振先心情难以平静, 几碗散发着肉香味的面条被分别端上来。

    “吃吧,别客气。”

    王振先夫妻还有五岁多的儿子直吞口水, 拿起筷子大口吃起来。 肉末不多, 还有几片青菜叶子。

    “多谢大叔的款待了。” 将碗里的汤都喝完, 王振先觉得自己的吃相难看了点,有些不好意思,“ 小牛子, 谢谢爷爷。”

    “谢谢爷爷。” 五岁多的小孩子嘴边上还沾着些油水,怯生生地看着黄大富。

    “哈哈,好, 其实也就是些寻常东西, 只是现在是过年的时候,我那侄儿又是个实诚人, 放些油水也没什么,你们也不用太往心里去。” 黄大富听到小孩子叫他爷爷, 十分高兴,要是自己的儿子早点成家,生个孙子该有多好。

    “寻常都吃白面?”王振先苦笑一声,看来这个心思很好的黄大叔家境也很好,以后想要报答怕是没那么容易了。只当是黄大叔安慰他。

    “ 你可能是误会了,白面以前确实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一些, 包括这些肉汤也一样。 不过这几年奉天条件改善了不少。 没有了厘金, 以前的杂捐税捐少了一半以上。 听说以后一些苛捐杂税, 人头税都要取消。 不管是种地,还是开店,要交的税赋还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两年奉天风调雨顺, 白面价格虽然不低,不过平常农户隔三岔五吃一顿也算不得多大的开支了。” 黄大富笑着解释道。

    “什么? 税赋还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这。 有这么好的事?”王振先一愣, 奉天的地土地肥沃,丰产在民国是出了名的。 但税赋跟别的地方比,竟然不到其他地方的三分之一。

    “赋税是一方面,这两年奉天省到处在修路铺桥,修水坝, 农闲的时候,有不少地方都可以找到事做, 农产品卖出去的价钱也比以前要高了一些。 开支小了, 收入大了不少。这日子自然比以前要好过多了, 寻常年份动不动就饿死人, 现在奉天真正饿肚子的少了, 至于以前吃不起的白面,虽然不是顿顿都吃,但也不算稀罕货。”

    黄大富掏出根烟斗,点然抽了一口。

    “奉天还真是好地方呢。 要是我老家能有奉天一半,也用不着背井离乡了。” 王振先叹了口气。 故土难离, 若是能在老家生活下去,又有谁愿意奔波千里去谋生活。

    “能有奉天的一半?” 黄大富呵呵一笑,“ 你只能指望老家什么时候也出一个有良心的大人物, 我们奉天是出了一个秦师长。 胡子给他剿干净了,各种税捐七七八八的也免得差不多了。 几万士兵也被秦师长治得服服帖帖的,哪像以前的大头兵,一个个尽不干好事, 娃娃也能上得起学, 我儿子现在便是在秦师长创办的学校里面念书。 以后是要有大出息的。 像秦师长这样的人物, 百年难得出一个, 哪里有那么容易找。”

    填了一下肚子, 几人出了门,黄大富好人做到底,直接将王振先一家人送到了县城火车站。

    “小牛子,跟爷爷说再见。” 下了车,夫妻再次感谢之后,王振先让儿子给黄大富告别。

    “爷爷再见!” 穿得十分臃肿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